学生发展

团学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发展 > 团学工作 > 正文

国贸青年行 | Day3 · 乡村振兴 · 实践调研

发布日期:2018-07-19 作者: 点击:

    为了真实客观地了解康宁镇乡村建设和农民生活现状,总结和梳理当地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探究深层次的原因和有效的解决措施。718日,云顶国际网上平台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分三组在康宁镇韩家沟村、高崖湾村、寨牛湾村、李家湾村等村落开展了乡村振兴实践调研。

云顶国际网上平台三下乡小分队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和团队协作能力,助力扶贫攻坚。首先,由王彦、杨俐莹和张仲茹三人组成的第一小组去到了李家湾村和寨牛湾村。李家湾村总900人左右,是康宁镇最大的自然村,人均耕地一亩,老人占比60%以上,外出打工人员30%以上,收入主要是务农和打工。寨牛湾村总共有90户农户,人口有266人,人均耕地一亩,老人占比60%以上,外出务工人员占比30%以上,收入来源主要是外出打工和务农。在寨牛湾村入户调研过程中,第一组队员对任引成同志进行了专门采访。任引成老人今年69岁,无妻无子女,无固定收入,是村里的五保户。老人居住的环境十分恶劣,家门口道路是狭窄的土路,道路两旁杂草丛生,需要摸索着前进,窑洞内部阴暗潮湿,十分破旧,依靠着山体,一旦下雨,存在坍塌的隐患。据他介绍,在19岁时他在政府买了地,修建了窑洞,居住时间长达50年,依赖三亩耕地生活。患有冠心病、高血压、脑梗等重病。他于今年7月刚办理城市居民慢性病门诊就诊证,平时收入几乎全部用于购买药品。

由任云鹤、贝静和林贤芳所在的第二组在高崖湾村实施了入户调研。高崖湾村总人口六百多人,百分之三十外出务工,人均耕地一亩,收入来源主要靠卖玉米等农作物。在兴县康宁镇高涯湾村的调研中,第二组成员进入了一户进行调研。这家四口人,父母和一对兄妹,哥哥叫王凯,妹妹叫王涵。兄妹俩在县城有名的重点高中友兰中学学习,家里的收入不比较拮据,支撑两个孩子上高中一年需要花费将近四五千,对家庭来说是一笔很大的支持,而且他们对国家的相关的奖学金、助学金资助和奖励政策都不是很了解。因此实践队员在调研过程中与两兄妹进行交流,向他们宣讲了国家的关于大学生和高中生的资助以及奖学金的政策情况。兄妹两个对这些政策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且主动和他们交流。同时也咨询了很多关于学习上生活上的问题。在谈及家乡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话题时,他们提出了关于对家乡道路卫生以及水源问题的建议。总之,对家乡的美好未来建设,他们满怀期待。从王凯家中离开以后,第二小组在村子里的人口休闲聚集区向二十多位父老乡亲进行美丽乡村建设的问卷调研,他们集中阐述了阐述了下列问题:饮水难、水质差,大部分人家吃水用水都要跑去五六公里外的地方去拎水,只有一小部分情况好的人家在自己家钻了水井以便解决吃水问题。

     由师英强、于文杰和裴姝丽组成的第三实践小组去到了韩家沟村。韩家沟村总人数230人,人均耕地1.5亩,老人占一半以上,且大多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年龄较大,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多在太原,内蒙等地打工,村里老人主要靠种地维持日常开支,以种植玉米,土豆为主,亩产量在7500-1000斤左右,人均收入2000-4000左右。在兴县康宁镇韩家沟的社会调查中,实践队员发现了很多环境污染的问题,在其进行的乡村改造和建设过程中,水源污染尤其严重。韩家沟村有一家饲养猪和羊的养殖场,由于相关的排污设施不完善,以及该养殖场对排污问题的不重视造成该养殖场向河道里面直接排放粪便等,造成了很大的污染,一进村落就可以闻见浓浓的猪粪味,且在道路上随处可见羊粪。对村民的居住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困扰,而且对建设美丽乡村战略的整体实施也造成了一定的阻碍,生态环境急需得到治理。

乡村振兴实践调研活动中,我院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员与当地村民热情交流调研问卷相关内容,更加真实的感受到了当地农民生活的疾苦,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当地农村和农业发展遇到的实际性困难。在总结交流工作中,三组队员梳理了各村落近年来在加强乡村建设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和特殊问题,如基础设施缺乏、生态环境污染严重、水资源短缺等,并认真如实记录了村民们的诉求和期望,为寻求乡村建设可持续发展之路奠定扎实基础。经过这次社会实践,调查团将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涯中,努力奋斗,回报社会,以彰显大学生的时代责任感。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