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发展

心理健康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发展 > 心理健康 > 正文

做好大学生心理美容 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发布日期:2017-05-13 作者: 点击:

——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浅谈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高校甚至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在高校教育活动中, 辅导员工作内容繁杂,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生涯辅导、日常工作管理等方方面面,其中心理辅导角色是其做好工作的基础。高校辅导员对于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促进心理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高校辅导员应当始终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工作首要任务。

1、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现代社会大学生的经济压力、考证、考研和就业压力增大,再加上人际关系日趋复杂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使得大学生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凸显,心理危机越来越严重。在做学生心理辅导的工作之前, 我们要清楚地知道和理解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表现在哪些方面, 了解大学生有哪些心理需求和心理压力, 也就容易明白大学生中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产生的缘由, 就能真正设身处地的从大学生的角度去看待和理解他们, 从而做好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相关调查显示,大学生心理问题按年级阶段各不相同,一年级大学生集中表现为新生活适应问题,兼有学习问题、专业问题、人际交往问题;二年级出现的问题为人际交往、学习、情感与恋爱;三年级集中在自我发展与能力培养、人际交往、恋爱与情感问题;四年级则以择业问题为多数,兼有恋爱问题、未来发展和能力培养问题等。

新生心理普查工作已逐渐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了解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早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能够有针对性的提供帮助,引导新生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投入到大学的学习与生活中去。学院每年根据新生的心理筛查结果,在新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并做记录和建档,使新生认识到了心理健康对自我成长的重要影响,使他们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2、勤于学习提升自身能力

近年来学生工作对辅导员自身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在知识结构上, 要求其懂得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美学、哲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辅导员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辅导员须具备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只有这样菜能正确对待不同心理的学生,做到工作中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使工作更有针对性。

在平时的工作中,辅导员应加强对自身能力的提升,在理论上辅导员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多看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书籍资料和案例分析;在工作中要勇于将学习的理论用于实践,结合自己的岗位要求,运用用心理咨询技巧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我们学校非常重视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定期安排辅导员到专业机构参加心理咨询培训,帮助他们考取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让辅导员具备心理咨询能力并将心理咨询技术运用于日常中作之中。在学校举办的心理咨询师培训中,我院辅导员全部取得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证书,为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奠定了基础。

3、注重方法开展心理健康工作

(1)全面了解真诚对待

心理咨询的前提就是要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同样,辅导员工作也强调要与学生建立互信关系,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良好咨询关系要以正确的咨询态度为基础,心理咨询中提出了“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的咨询态度。“尊重”是咨询师对来访者的现状的尊重,包括价值观、人格特点、行为方式等予以接受和悦纳以及保护来访者隐私;“热情”是指在接待来访者的过程中要一直保持关切、耐心、认真、不厌其烦,使求助者感觉温暖;“真诚”要求咨询师以“真正的自我”出现,要表里如一,真实可信的置身于与来访者的关系中;“共情”是咨询师体验别人内心世界,并善于利用形体和语言来表达对来访者内心世界的理解的能力;“积极关注”是指对求助者的言语和行为的积极面予以关注,从而使其拥有正向价值观。

辅导员在工作中,引入心理咨询中的“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理念,就要努力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接纳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对学生一视同仁,充分信任学生,为对方创造一个安全、温暖的氛围;热情而真诚的与学生结交朋友,设身处地的考虑学生的实际困难,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多多关注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并及时给与强化和鼓励,努力与学生建立良性关系,这样不仅能够做到深入学生,得到学生的信任和支持,也能更好的开展工作,引导学生向积极正向的方面发展。

(2)普及知识产生影响

充分利用学院网站、橱窗栏等载体,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大学生心理保健的意识,增长心理健康的知识。课堂仍是很好的形式,加大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采用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以座谈、案例分析、心理电影、团队训练等形式,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心理问题的类型、重点不同,开设不同的课程,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重视大学生心理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

(3)掌握技巧重点关注

针对不同的情况,辅导员应掌握一定的心理咨询技巧,团体辅导与个别咨询相结合,灵活运用心理学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辅导员除了要关心接纳每一个学生外,需要将关注重点聚焦在三类学生上:内向学生群体,贫困学生群体和网络成瘾群体。大学生中总是有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这一类学生不善于倾诉,不善于表达,朋友较少,这样的学生经常会压抑自己的情绪,(外人不易察觉)压抑到一定程度,心理的能量有可能以火山喷发式的方式释放。内向的同学不是不想交流,而是不善于交流,如果老师能主动关心他们,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人际交往技巧,帮助他们融入班集体,那么他们的周围就会有朋友,就会有支持,就能有效的避免心理问题的产生。

生活贫困学生的心理也是需要特别关注的。目前,我国高校在校生中约有20%是贫困生,而这其中5―7%是特困生。他们由于大多成长于贫穷落后地区,个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与学校的生活方式和成长于城市同学的价值观念存在很大的冲突,容易产生种种心理问题。这一类学生更需要辅导员给予关心和支持,在物质上提供帮助的同时,帮助他们尽快适应环境,鼓励他们自立自强,乐观的面对未来。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成瘾的大学生越来越多。这一类大学生往往人际交往存在问题,自卑感很强,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心理满足,这些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很强,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久而久之,影响了大学生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不利于健康性格和人生观的塑造。面对这一类学生,辅导员应该首先接纳理解支持他们,鼓励他们,创造一个引导和支持的环境,同时也要帮助他们不断增强自我力量,激发、提高他们潜在的自我能量,支持进一步的改变,促使他们慢慢重新融入现实。

消除大学生不良情绪,为大学生心理美容,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辅导员已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一股坚实力量。

Baidu
sogou